编者按:八十载慎思尽物,新时代共创一流。2021年9月,黑龙江大学将迎来建校80周年,为了全面展示黑龙江大学过去五年在学科、科研、教学、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,新闻中心特别推出《迎校庆:黑龙江大学办学成果系列报道》,今天为您推出专业巡礼——哲学。
专业负责人寄语
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,是文化的活的灵魂。它表明了哲学的品味和发展逻辑。作为时代和文化的精华、灵魂,哲学不是时代的附庸,而是时代的本质:哲学高于世界,世界需要哲学化。同时,哲学不能脱离时代,应当成为时代的普遍精神:哲学因时而变,需要世界化。当理论的逻辑永恒化,时代问题就成为哲学生长的最活跃动力。时代面临新的转折,世界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这是哲学发展百年未有之机遇。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当不负哲学、不负时代!
——专业负责人:丁立群
发展现状及历史沿革
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,历经60余年发展建设,达到国内一流专业水平。在学科建设上,哲学专业于1983 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,1986年获批中国哲学硕士点,199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,1999年获批中国哲学博士点,2006年获批外国哲学博士点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,200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。在专业建设上,哲学专业于2008年获批“国家级特色专业”建设点,2009年“黑龙江大学哲学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”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,2012年成为教育部、财政部支持的高等学校省级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”,2019年入选首批“双万计划”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。哲学专业是黑龙江省级重点专业,黑龙江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试点专业,黑龙江省“国内一流”建设学科。以哲学专业为依托,先后开设了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(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、伦理学、美学、宗教学、科学技术哲学、文化哲学、管理哲学、国学),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(哲学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、伦理学、逻辑学、美学、宗教学、科学技术哲学、文化哲学、管理哲学、国学)。
专业优势及特色
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,哲学专业达到了省内领先、国内一流水平。哲学专业一级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中,与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并列全国第7位;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进入B+(前10%-20%)行列。2018年,“哲学专业基础理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”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在6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历程中,特别是近10年的专业建设中,哲学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打造了德厚学深的高层次师资队伍。哲学专业以领军人物为核心,塑型了回应时代主题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高水平、标志性研究成果。哲学专业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依托,建成了高规格的人才培养平台。
高层次师资队伍
哲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师专任教师45人,其中教授25人,博士生导师23人,硕士生导师41人。全院60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。哲学专业师资队伍中,现有2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,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,4人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,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,2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,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,2人获评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,1人获评黑龙江省优秀教师,1人获评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,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(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),4人次受聘为“龙江学者”特聘教授,1人入选黑龙江省文史馆员,2人获得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,7人获得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。
国家级教学名师、“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”入选者、全国模范教师、黑龙江省70年70人模范人物,张奎良教授
高水平科研成果
哲学专业建设以高水平科研为依托,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近年来,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&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,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共140余项,获得科研经费共1200余万元,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科奖100余项;在A&HCI索引期刊、中国社会科学、哲学研究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500余篇;在人民出版社、商务印书馆等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计70余部。现有黑龙江省哲学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——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;中共中央编译局共建基地1个——黑龙江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;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——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、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;黑龙江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1个——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;黑龙江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1个—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。
高规格人才培养平台
哲学专业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依托,已建成或获批国家级“双万”专业、国家级特色专业、国家级哲学基础理论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等3个国家级专业平台;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,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科平台;建成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等7个省、校级科研平台,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智库平台。通过学科与专业的双向带动、双向促进,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怀、深厚哲学理论素养、深刻问题分析能力、广阔全球视野、宽博精专兼长、爱智致用合一,建构中国话语体系,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建设举措及成效
哲学专业实行分类化、滚动式培养,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哲学理论基。弑赶低车淖ㄒ祷≈,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。具有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,能够进一步从事哲学理论研究,胜任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复合型、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哲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高校、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军队。近五年来,哲学专业毕业生保送、考取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比例高达50%以上。
目前,哲学专业拥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、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、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,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、宗教学、伦理学、美学、科学技术哲学、文化哲学、管理哲学、国学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;开设了哲学(一级学科)、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、宗教学、伦理学、逻辑学、美学、科学技术哲学、文化哲学、管理哲学、国学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。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,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、外国哲学学术梯队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。
在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方面,哲学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准,是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,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(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团队、中国哲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)、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(马克思主义哲学史、中国哲学史、西方哲学史),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(中国哲学史),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(哲学的魅力),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3门省级精品课程(逻辑学、伦理学原理、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),1门省级一流课程(西方哲学史),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工程重点教材2部(中国伦理思想史、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)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哲学专业注重发挥高校教材在文化传承中引领作用,张锡勤教授和丁立群教授作为第一首席专家主编并出版“马工程”重点教材《中国伦理思想史》、《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》;以哲学专业中国哲学教研室、伦理学教研室等为载体,整合优秀国学资源,通过“龙江讲坛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,省广播电台“古训今用”系列讲座,高校国学教育等活动形式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以哲学学院为挂靠单位,成立国家级学会“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会”,推动了国内文化哲学、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学术繁荣。
未来发展展望
哲学是时代精神中的精华,是思想中的时代。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,在新时代背景下哲学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在专业人才培养上,秉承“爱智致用、批判创新”院训,探索分类指导办法、充分落实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。在强化新文科建设背景下,为国家培养政治合格、素质过硬、功夫扎实、责任担当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人才。
第一,哲学专业将立足学科、专业一体化建设路向,为专业建设增强动力,紧扣人才产出质量导向。在专业建设中,注重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并进,平台建设为人才培养筑基,建设哲学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拔尖高地。
第二,哲学专业将推进学科交叉,加强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,促进与落实新文科人才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第三,哲学专业将围绕学院特色研究方向,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问题,充分发挥学术领军人物的导向作用,充分激发研究团队的学术实力和研究潜力,凝练标志性研究性成果,建设有平台、有传统、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战略高地。
第四,哲学专业将立足已有的专业建设经验,以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为核心助推社会服务开展。依托黑龙江省哲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学科优势,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、外国哲学、中国哲学、文化哲学、国学等在文化传承、创新与转换等方面的优势,充分发挥哲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功能。(哲学学院供稿)